由索尼影业出品、改编自漫威漫画的反英雄电影《猎人克莱文》,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全球上映后遭遇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暴击。作为 “蜘蛛侠宇宙(SSU)”的最后一部衍生作品,该片全球累计票房仅 6150 万美元,远低于 1.1 亿美元的制作成本,成为索尼影业近年来最严重的商业败笔之一。北美首周票房仅 1100 万美元,创索尼漫威电影开画新低,中国内地市场亦表现惨淡,首周票房仅 620 万元人民币,最终预测总票房不足 2200 万元。
作为索尼首部 R 级漫威电影,《猎人克莱文》试图以血腥暴力的动作场面和暗黑叙事突破传统超英框架。影片讲述俄罗斯贵族后裔谢尔盖・克拉维诺夫(亚伦・泰勒 – 约翰逊饰)成为拥有野兽力量的顶级猎手后,踏上复仇之路。然而,冗长的剧情铺垫、套路化的反派塑造以及平庸的动作设计,导致其口碑全面崩盘。烂番茄新鲜度仅 15%,Metacritic 媒体均分 35 分,观众评分 CinemaScore 仅为 C 级,被影评人批评为 “逻辑混乱、缺乏新意”。
尽管影院表现低迷,近日《猎人克莱文》在流媒体平台 Netflix 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。上线首周,该片在美国市场斩获 710 万次观看量,累计观看时长超 1500 万小时,成为平台当周热门内容。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部分口碑佳作,反映出观众对反英雄题材的猎奇心理。分析指出,R 级内容的稀缺性与亚伦・泰勒 – 约翰逊的明星效应,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。
《猎人克莱文》的失利直接促使索尼调整漫威电影布局。此前,索尼曾雄心勃勃地规划数十部蜘蛛侠衍生作品,但随着《莫比亚斯》《蜘蛛夫人》等接连失利,公司不得不终止 “蜘蛛侠宇宙” 的扩张计划。索尼影业 CEO 托尼・芬奇夸拉虽为影片辩护,称其 “不应该被媒体低估”,但业内普遍认为,SSU 的失败源于缺乏统一世界观与角色深度。未来,索尼或将效仿漫威,聚焦少数核心角色(如《毒液》系列),或探索与漫威电影宇宙(MCU)的联动可能。
《猎人克莱文》的案例揭示了反英雄题材的双刃剑效应:一方面,R 级尺度与暗黑风格能吸引特定受众;另一方面,若缺乏扎实的剧本与角色塑造,此类作品易陷入 “暴力堆砌” 的窠臼。对比 DC 的《小丑》或漫威的《死侍》,《猎人克莱文》的失败凸显了深度叙事与市场定位的重要性。
《猎人克莱文》的 “冰火两重天” 命运,折射出后疫情时代电影行业的深刻变革。在传统影院票房持续承压的背景下,流媒体平台正成为电影长尾价值的重要出口。索尼能否从此次失利中吸取教训,在漫威宇宙的激烈竞争中找到新的突破口,仍是未知数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《猎人克莱文》的谢幕,或将成为蜘蛛侠衍生电影时代的终章。